“只挑人缺点,天下无可用之人;只看人防点,天下无不可用之人”,这番话道透了用人的核心智慧 —— 真正的管理者,从不是寻找 “完美之人”,而是懂得兼容人之短、善用人之长,甚至将缺点转化为可用之处,此乃用人的至高境界。
三国时期,曹操麾下人才济济,恰是他 “不拘一格用人才” 的最好佐证。就如谋士郭嘉,虽有 “不治行检” 的缺点,生活随性散漫,常被同僚弹劾行为不端,但曹操深知其 “奇谋善断” 的过人之处 —— 官渡之战前,郭嘉以 “十胜十败” 论坚定曹操信心;征讨吕布时,他力劝曹操乘胜追击,最终擒获吕布;临终前,他还留下遗计,助曹操平定辽东。曹操对郭嘉的缺点 “视而不见”,反而委以重任,让他的谋略才华尽情施展,郭嘉也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助力。
再看武将许褚,性格刚烈鲁莽,曾因小事与同僚争执动武,甚至差点误了军情,但曹操看重他 “忠心耿耿、勇猛过人” 的优点 —— 许褚多次在乱军中舍命保护曹操,潼关之战时,他身披重甲、手持大刀,挡在曹操身前,吓退马超大军,堪称 “虎侯”。曹操不仅不苛责他的鲁莽,反而利用这份 “刚猛”,让他统领亲军护卫,既发挥了其优势,又规避了其缺点可能带来的风险。
曹操的用人之道,正应了 “优点缺点皆能利用” 的境界:他不因郭嘉的散漫否定其谋略,也不因许褚的鲁莽抹杀其忠诚,而是按需分配、扬长避短。反观同期的袁绍,虽坐拥河北之地、麾下不乏人才,却因过分苛责下属缺点 —— 嫌田丰刚直、忌沮授多谋,最终导致人才流失、兵败官渡。